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迎接新法落地,大连市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与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未保委”)迅速响应,于10月下旬组织骨干律师深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通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及大连市第三十一中学,开展“校园欺凌零容忍”主题普法活动。此次系列活动以“精准普法、护航成长”为核心,覆盖高中、职业学校及初中三个学段,累计惠及千余名师生,拉开了全市未成年人新法普及教育的序幕。

一、新法实施倒计时 未保委率先启动“普法加速度”
新《治安管理处罚法》针对校园欺凌新增多项突破性规定,包括将校园欺凌明确列为独立违法行为、将治安责任年龄下限调整至14周岁、建立案件处理全程录音录像制度等。为确保新法的保护条款能及时惠及未成年人,未保委在新法实施前两个月即启动“校园普法攻坚计划”,由李春光、郑如汐、王健博等资深律师组成的专项普法团,结合未成年人认知特点定制课程体系。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更需‘提前一步’。”李春光律师主讲的《从校园矛盾到法律红线》课程,通过“案例拆解+情景模拟”方式,生动解读了新法中“年龄不再是免罪金牌”、“网络欺凌视同线下违法”等核心条款,引发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学生的共鸣。
二、精准聚焦适龄群体 分级普法筑牢“防护网”
未保委此次选择的三所学校各具代表性: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面向即将步入成年的高中生,通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聚焦职业教育阶段学生,大连市第三十一中学则覆盖青春期关键期的初中生。课程内容严格遵循“适龄化”原则,实现精准滴灌:
高中生专场(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侧重“法律后果与人生选择”,通过剖析一名17岁学生因网络侮辱他人被拘留,最终导致警校政审失利的真实案例,警示学生“违法记录将伴随终身”;
职业学校专场(通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突出“职场模拟与权益维护”,郑如汐律师结合《劳动法》相关内容,讲解实习期间可能遭遇的欺凌风险及应对措施;
初中专场(大连市第三十一中学):采用“互动游戏+动画演示”形式,王健博律师设计“欺凌行为判断树”工具,帮助学生快速识别隐性欺凌(如孤立排挤、绰号侮辱)。
三、系列活动启幕 未来将构建“家校社”协同普法矩阵
此次三校联动是未保委“2025-2026未成年人普法工程”的首期行动。根据规划,未保委下一步将从三个方面扩大普法覆盖面:
纵向延伸:2026年春季学期起,逐步覆盖小学高年级及中等职业学校,开发“普法动画课”、“家长法治课堂”等系列课程资源;
横向联动:联合大连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开通“校园欺凌法律咨询专线”,提供24小时在线援助;
长效机制:与教育部门共建“普法教育人才库”,推动律师驻校常态化。
“未保委的系列行动,既是法律专业力量对社会需求的快速响应,更是律师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随着新法实施临近,这场“法律护航青春”的行动正持续升温,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法治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