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市律师协会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人民广场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协同共建授牌暨签约仪式在人民广场街道会议室举行。市律协副会长唐鹏林、副会长王帅、参政议政委主任孙琳,西岗区人大法工委主任倪辉、人民广场街道党工委书记高楠等领导,以及参政议政委委员共同见证这一法治协作重要时刻。
从"互动"到"共建":深耕结出机制化硕果
此次签约并非偶然。自2022年市律协获批大连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特别是今年4月份以来,双方在立法征询、建议转化、基层调研等领域建立深厚合作基础。人民广场街道作为“国字号”立法联系点,凭借“立法直通车”的政策传导功能,持续架起基层民意与国家立法的桥梁;市律协则依托会员的专业力量、24个专业委员会的行业覆盖优势,以及119名省市区三级“两代表一委员”的基层纽带作用,将社会痛点、行业需求转化为可操作的立法建议,在多领域法律法规修订中留下“专业+民意”协同的坚实足迹。正如副会长唐鹏林在致辞中所言:“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生命力在于民意的真实传递,律师行业的价值则体现在将‘草根声音’转化为‘法治方案’的专业赋能中。”

“四大机制”落地:构建全链条立法协作体系
仪式现场,随着双方庄重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正式迈入“机制化、常态化”合作新阶段。此次共建将重点推进“四大机制”建设——立法信息收集机制畅通民意输入渠道,建议转化机制提升专业加工效能,参与协同机制强化资源整合力度,普法联动机制扩大法治辐射范围,最终形成“民意输入—专业转化—立法输出”的完整工作链条。这不仅延续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初心,更精准回应了党的二十大关于“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的明确要求。



在随后的授牌环节,人民广场街道党工委书记高楠向市律协授予“大连市律师协会立法联络站”,副会长唐鹏林向人民广场街道授予“基层立法实践与专业协同共建基地”牌匾,标志着双方协作从“软性互动”转向“硬性载体”支撑。在期后组织的座谈会上,双方围绕“如何让立法更接地气”“怎样提升建议转化质效”“如何扩大法治红利覆盖面”等课题展开深入交流,并就“三个聚焦”工作方向即聚焦“民意直通车”畅通、聚焦“专业转化力”提升、聚焦“法治普惠性”延伸达成多项共识,为双方下一步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